更新时间:2023-03-15
41、李同保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李同保1942年10月生,男,汉族,河南省温县祥云镇李肇村人。大学文化,1963年参加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副院长,院长;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副理事长、光辐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计量测试领域知名专家,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从事光辐射测量及声光技术研究。李同保出生时因家乡正逢大灾之年,无力抚养,出生6个月之后在河南省荥阳县须水镇(现属郑州……[详细]
|
42、桑凤亭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桑凤亭(1942.3.24- )化学激光专家。辽宁省大连市人。1964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曾在美国Tulane大学化学系作访问学者。现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国家863短波长化学激光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化学激光研究工作。从1972年开始致力于DF/HF化学激光研究,80年代从事的可见波段化学激光新体系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特别近十多年来,在氧碘化学激光研究中,组织解决了一系列……[详细]
|
43、杨文采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文采,地球物理学家1942年10月 3日生于广东大埔。1964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 1981年在加拿大McGill大学留学,1984取得博士学位。1987年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研究。2005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国家《大地构造与动力学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地球物理与化学勘查研究所所长,国家现代地质勘查工程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地球物理正反演理论方法……[详细]
|
44、郭光灿 中国科学院院士
郭光灿,光学和量子信息专家。1942年12月9日生于福建惠安。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现任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物理系教授。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量子光学、量子密码、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提出概率量子克隆原理,推导出最大克隆效率,在实验上研制成功概率量子克隆机和普适量子克隆机。发现在环境作用下不会消相干的“相干保持……[详细]
|
45、林尊琪 中国科学院院士
林尊琪,高功率激光技术专家。1942年6月3日生于北京市,原籍广东潮阳。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无线电系,后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读研究生。现任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研究员、高功率激光物理国家实验室总师。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从事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高功率激光驱动器和X光激光研究等。研究高功率激光空间传输的基本物理问题,在神光Ⅱ激光装置研制中创新解决了同轴双程主激光放大器的新型空间滤波技术……[详细]
|
46、宋湛谦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
宋湛谦(1942.7.22- )林业工程与林产化学加工专家。出生于上海市。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现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林产化学加工研究和工程化开发工作,是我国松脂化学利用及其工程化开发的开拓者之一。率先进行松脂化学深加工及系列化的研制和工程化开发,先后制成聚合松香和氢化松香等30多种产品。提出松脂深加工与精细化工相结合的新思路,……[详细]
|
47、唐叔贤 中国科学院院士
唐叔贤, 材料表面科学与技术专家。1942年4月21日出生于香港,原籍上海。1964年毕业于香港大学理学院,1969年获加州大学博士学位。香港城市大学讲座教授。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材料表面科学与技术研究,发展了固体中电子的多重散射理论体系,对低能电子衍射(LEED)、光电子衍射(PHD)、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HREELS),以及反射高能电子衍射(RHEED)等技术……[详细]
|
48、许智宏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校长
许智宏,植物生理学家。1942年10月14日出生,江苏无锡市人。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1969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9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员、上海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主任。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植物组织培养和培养细胞的遗传操作的研究。首次由大豆、花生、毛白杨等15种重要作物和林木的原生质……[详细]
|
49、董春鹏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董春鹏(1942.08.10- )水中兵器专家。河北省秦皇岛市人。1966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现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五研究所某国家重点工程型号总设计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总装备部科技委兼职委员,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第七0五研究所总工程师。 长期致力于鱼雷技术研究工作。承担多型国家重点工程型号的研制,攻克了诸多技术难关,取得多项创新成果。主持或参与的型号……[详细]
|
卡扎菲出生于利比亚苏尔特南部费赞沙漠地区贝都因人卡达法部落的一个羊皮帐篷里,该部落总人口仅有五、六万人,在利比亚算是较小的部族。部族起源是阿拉伯帝国时代,也门招募的佣兵与当地通婚柏柏尔人之后代,父亲是普通的牧羊人,靠务农维持生计。曾在意属利比亚时期加入反抗意大利殖民利比亚的游击队。卡扎菲是其家中最小的孩子,也是唯一的男孩,他有三个姐姐,一家过着游牧民族的质朴生活。成长与教育小学之前随父母在沙漠生活……[详细]
|
51、马杏垣 中国科学院院士
著名的构造地质学家、地震地质学家,生于吉林长春,祖籍河北乐亭。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42年西南联大毕业。抗战胜利后赴英国爱丁堡大学 留学。曾任教北京大学、北京地质学院。1978年任国家地震局副局长。曾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等。 曾任国际地震危险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岩石圈委员会执行局委员。研究领域广阔,尤其是构造地质学,前寒纪地质学,岩石圈……[详细]
|
52、王志珍 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志珍(1942年7月6日—),女。出生于上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2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王志珍出生于上海。1950年父亲去世,全家迁回苏州葑门外横街朱家弄居住,王志珍也就从上海榆林区中心小学(新中国成立前的工部局小学)转到苏州江苏师范大学附小(原东吴大学附属景海小学)读完五、六年级。短短两年的小城生活也许是她唯一经历最……[详细]
|
53、朱道本 中国科学院院士
朱道本, 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家 1942年8月20日生于上海,籍贯浙江杭州。1965年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1968年华东化工学院有机化学系研究生毕业。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化学会理事长等职。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机固体领域的研究,是我国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主要科学家之一。通过设计、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发现了一系列新的……[详细]
|
54、施蕴渝 中国科学院院士
施蕴渝,施蕴渝,女,分子生物物理学家。1942年4月21日出生,上海崇明人。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院长。 深入开展了与蛋白质分子设计及药物设计有关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学的研究,包括酶与底物,药物与靶分子结合自由能的计算蛋白质稳定性的计算机模拟蛋白质分子的随机动力学模拟蛋白质静电相互作用研究,以及酶作用机理的计算机模拟,为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发展……[详细]
|
55、叶朝辉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叶朝辉,物理学家 1942年3月1日生于四川简阳。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该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领导和筹建了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任第一、二届实验室主任。 主要从事波谱学研究。在核磁共振波谱学方面作出了较系统的重要研究结果:固体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波谱学方面提出旋转固体中非均匀相互……[详细]
|
56、赵振东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
赵振东(1942.9.25- )作物遗传育种专家,山东省德州市人。1965年毕业于南京农学院,1983年获湖南农学院硕士学位。现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首席专家、研究员,山东省政府参事。 在小麦品质育种和高产育种领域做出突出贡献。创新了品质育种方法与技术,育成优质高产面包小麦济南17、面条小麦济麦19和面包面条兼用小麦济麦20;培育出高产广适小麦品种济麦22,连续4年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详细]
|
57、柴之芳 中国科学院院士
柴之芳,放射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42年9月生于上海,籍贯浙江鄞县。196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1980-1982在德国科隆大学核化学所任访问学者。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放射化学和核分析技术研究,倡导分子-中子活化分析发现一些与生物灭绝事件有关的地质界限铱异常和异常铱的多种化学种态,丰富和发展了著名的地外星球撞击理论建立了铂族元素的中子活化分析新方法,将分……[详细]
|
58、李邦河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邦河,数学家 1942年7月7日生于浙江乐清。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在微分拓扑方面,发展了流形到流形的浸入理论,把浸入理论中的一个奠基性定理从最简单的流形(欧氏空间)推广到任意流形。在量子不变量和低维拓扑方面,对四维流形的最小亏格问题取得了若干突破,对Witten型不变量,提出新不变量,算出了所有透……[详细]
|
59、马国馨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马国馨(1942.02.28- )建筑学家。原籍上海市,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96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1年获工学博士学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建筑师、总建筑师。主持和负责多项国家和北京市的重点工程项目,如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首都机场新航站楼、停车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等,在设计中创造性地解决工程中的技术难题和关键性问题,为工程的顺利开展和建成做出了重要贡献,……[详细]
|
60、郑厚植 中国科学院院士
郑厚植, 物理学家 1942年8月26日出生,籍贯江苏常州。196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973”计划IT前沿中的量子结构、量子器件及其集成技术项目首席科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 在半导体低维物理的系统研究中取得多项重要成果。揭示了量子霍耳效应的尺寸效应、……[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