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3-15
翁心植(1919.5.10-2012.7.7)内科学专家。浙江省宁波市人。1945年毕业于成都华西协合大学获博士学位。北京朝阳医院名誉院长、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教授。在普通内科、寄生虫病、心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病诸领域均有创造性贡献。40年代,发现和诊断了国内首例高雪病;50年代,致力研究吸虫病,创建用于诊断黑热病和血吸虫病的简制抗原方法;60年代,在世界上报道了首例白塞病并发心脏瓣膜损害,并提出……[详细]
|
82、蒋丽金 中国科学院院士
蒋丽金,有机化学家 1919年4月15日生于北京,籍贯浙江杭州。1944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1946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51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曾先后在美国堪萨斯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包括可的松衍生物的合成及维生素D的部分合成工作。1955年回国后,从事中国大漆漆酚的研究,硼氮六环化……[详细]
|
83、刘福林
刘福林,1919年(民国8年)2月25日生于本溪县铺石河大川(今凤城赛马乡东甸子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8岁时母亲去世。父亲终日在山里做伐木工,以微薄的收入维持全家三口人的生活。他是由姐姐抚养大的。刘福林是在贫穷和困苦中长大的。生活的磨炼,使他从小就非常懂事要强。为减轻家里的生活负担,他12岁就给人家放牛、放猪。15岁时,因兵荒马乱,父亲再也找不到活干,全家就离开久居的山村,搬到赛马集附近的南干沟子……[详细]
|
毛汉礼(1919年1月25日—1988年11月22日),出生于浙江诸暨。物理海洋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毛汉礼出身于农民家庭。6岁进私塾读书,13岁高小毕业。1939年入浙江大学。1947年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进修海洋学,1951年取得博士学位。1954年回国。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毛汉礼是中国海洋科学主要奠基人之……[详细]
|
85、李荫远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荫远(1919年6月20日—),出生于四川成都。物理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7年加入九三学社。李荫远出身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1938年于成都石室中学高中毕业。因在中学6年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被保送入四川大学。在高中时,他已将大学的普通物理和普通化学的英文课本念完。在四川大学,他感到课程容易,额外听了一些数学课来充实自己。1941年,他转入西南联大物理系,194……[详细]
|
陈茹玉, (1919.9.24-2012.3.11) 有机化学家 1919年9月24日生于天津,籍贯福建闽侯。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1952年获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博士学位。1956年回国,任南开大学化学系教授。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教授,曾任该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多年来主要从事有机磷化学及农药化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自20……[详细]
|
蒋英(1919.9.7~2012.02.05),浙江海宁人,女声乐教育家,女高音歌唱家,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教研室主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国女声乐教育家和女高音歌唱家,蒋百里的三女儿,钱学森夫人。蒋英生于1919年9月7日,浙江海宁人,中国最杰出的女声乐教育家和享誉世界的女高音歌唱家,“欧洲古典艺术歌曲权威”,著名钢琴家和歌唱家,专门唱最深刻的德国古典艺术歌曲,音域宽广优美。著名军事理论家蒋百……[详细]
|
88、汪家鼎 中国科学院院士
汪家鼎,化学工程专家 1919年10月18日生于四川重庆。1941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工程系。1945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清华大学教授,曾任该校化工系主任。长期从事化学工程和核化工方面的教学和研究。“萃取法核燃料后处理工艺与设备”的研究成果为工业部门采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继续致力于液液萃取过程及设备的应用基础研究,在柱式萃取设备的两相……[详细]
|
89、王守武 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守武, 半导体器件物理学家。1919年3月15日生于江苏苏州。1941年毕业于同济大学。1946年获美国普渡大学硕士学位,1949年获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微电子中心名誉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58年筹建了我国第一个晶体管工厂。1963年起致力于砷化镓激光器的研究工作,创造了简易的光学定晶向的方法,促进了我国第一个砷化镓激光器的研制成功……[详细]
|
90、林为干 中国科学院院士
林为干,微波理论学家。1919年10月20日生于广东台山。193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51年获美国加州大学博士学位。电子科学技术大学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关于一腔多模的微波滤波器理论》首先发现一个圆柱谐振腔中有5个同谐振频率的简并模可资利用,受到同行们的重视,至今仍广被引用。在发表的百篇科学论文中,保角变换应用方面的研究尤为重要。《英国马可尼丛书》第二卷大量引用他的……[详细]
|
杨立铭(1919.2—2003.1.12) 江苏溧水人,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立铭出生于比较清寒的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养成了勤奋、好学和简朴的习惯。上中学时,家乡被日本侵略者占领,逃到四川读中学。1938年被保送中央大学机械系。1942年毕业,在昆明中央机械厂工作一年,后回中央大学机械系任助教。1944年通过了留学生考试,1945年被公派到英国学习。1948年获英国爱丁堡大……[详细]
|
李任之(1919~1983)李任之,原名李包吉,曾用名李志中、李天民,广东东莞人。生于贫农家庭。他出生才5个月,其父即辞世,靠祖母与母亲抚养。母亲为使其继续求学,到马来西亚庇能埠做工,病逝异邦。30年代,李任之受到进步教师的思想影响,向往光明,追求革命真理。民国24年(1935),他在本村参加了反帝国主义大同盟,在盟内担任学生小组的组长。翌年,入东莞县城私立莞光小学任教员。期间,他加入了莞城秘密的……[详细]
|
93、张炳熹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炳熹,矿床地质学家 1919年6月12日生于北京,籍贯河南新旗。194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48年和1950年获美国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0年7月17日逝世。 曾任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高级咨询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1984年、1992年连续两届任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具有渊博的地质基础理论知识,对矿床学有精深的造诣,并熟悉国内外地……[详细]
|
江绍基(1919.4.12-1995.5.16)内科消化学专家。江苏无锡人。1945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曾任上海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长、教授。兼任全国消化病学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及消化系疾病的研究,提出并证实血吸虫病侏儒症经治疗可生长发育,主编我国最早的血吸虫病专著《血吸虫与血吸虫病》;研究慢性胃炎发病特点、机制及分型,率先研究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与HP的关系,首先建……[详细]
|
刘丹东(1919~1947),乳名克恭,学名焕彩,又名宝云、少斋、绍斋。人们所熟悉刘丹东的名字,是他入党后的最后一个化名。刘丹东1919年8月9日出生于陕西省商县(今丹凤县)西河乡的刘家河村。因为他排行第七,故在龙驹寨一带,也有人称他为“刘家老七”的。刘丹东的父亲刘清源,兄长刘筱斋、刘芬燃,都是龙驹寨一带颇有名望的知识分子,使他从小就接触了知识和文化。早在小学读书时,就常和同学们谈论德先生(民生)……[详细]
|
黄惠芳(1919~1945 年),女,从化街口镇城内人,出身于富裕家庭。民国27 年(1938年)夏,她在从化读完初中后到广州读高中。民国28 年,参加抗日的群众组织—群策救亡会。同年秋,在温泉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 28 年(1939 年)11 月,黄惠芳接受党组织的安排,前往曲江参加省妇女干部训班。民国29 年1 月,参加地下党发动的战时宣传队,到马坝、乌石、英德、清远、花县等地,开展抗日救国宣……[详细]
|
袁超(1919~1998),普东镇袁家屯人,学生时代就受进步思想影响,积极追求救国救民之路。1934年2月,15岁的袁超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月,中共袁家屯支部成立,袁超任书记。9月,他在袁家屯建立“少年俱乐团”,任总团长,以习武、娱乐的形式组织青少年开展军事训练,附近村庄的青少年纷纷参加。12月,担任中共即墨县七区区委书记。1935年底在进行革命活动时被捕入狱。抗日……[详细]
|
许如梅烈士,1919年生于海南文昌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律师。许如梅从小聪明伶俐,是父母掌上明珠。父母在她身上倾注无限的爱和心血,从小给予精心培养。除在校学习,父亲还在家里给她讲授中国古典文学等。由于家庭环境的熏陶,促成她从少年起便具有较丰富的知识,敏捷的思维,以及对事物爱憎分明的高尚品德。 许如梅的中学时期,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困难当头之际。国家民族的险恶形势,促使这位思想早……[详细]
|
尹桂芳(1919~2000),原名尹喜花,出生于新昌县西门外小龙潭村(今属七星街道坎下村)。越剧小生流派——尹派艺术创始人,被称为“越剧皇帝”,“越剧十姐妹”之一。清贫家庭出身,7岁丧父,1929年进入当地醒狮剧艺社学艺,学花旦,后进入嵊县(今嵊州市)华堂镇大华舞台,1933年冬离开科班,与人搭班在奉化、慈溪等地演出, 1934年底,沈家门一个戏班邀请并自作主张地将尹桂芳取名为“尹云峰”,挂出牌子……[详细]
|
尚志三,又名尚志,1919年8月出生于河南省鲁山县城北辛庄一个富有的家庭。其父尚振中,精明能干,曾在粮店谋事多年。一心想让儿子将来承家继业、光宗耀祖的尚振中,在志三不满7岁时,就教他读《三字经》、《百家姓》,后又相继送他到城内县立小学和鲁阳中学念书。尚志三进入中学后,与一位爱国爱民的教师相好。课余时间常听这位教师讲述张仪、苏秦的故事和汉高祖的《大风歌》及岳飞、文天祥忠心报国的事迹。北平学生一二九-……[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