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3-15
金云铭(1904~1987)金云铭,号宁斋,清光绪三十年(1904)生于仓前山对湖。14岁进鹤龄英华书院,民国13年(1924)高中毕业后,考入福建协和大学社会系,并在学校图书馆协助管理图书借阅。其时,协大没有统一的图书分类法可遵循。他深入研究美国杜威的十进分类法,结合我国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和历代图书简单分类法,编成《中国图书分类法》一书,于民国17年6月初版,后经多次修改、补充,类目……[详细]
|
182、梁泮池
梁泮池,男,生于1904年7月6日(清光绪三十年五月二十三),少将,河北邢台人。曾任暂编第3军暂编11师2团团长,1947年任第35军暂编17师副师长,1948年底任第35军101师少将师长,1949年1月在北平参加起义。 个人简介:梁泮池(1904—1966)生于1904年7月6日(清光绪三十年五月二十三)。河北邢台人,原名梁蓉塘。山西陆军学兵团第一期步兵科毕业。1935年10月出任……[详细]
|
果素瑛(1904-1986)程砚秋的夫人。1923年4月26日,程砚秋与果素瑛在北京前门外取灯胡同同兴堂饭店举行结婚大典。原名果秀英,素瑛名为与程结婚后程的恩师罗瘿公所改。梨园之后,父亲果湘林工旦角,母亲余素霞是晚清同光十三绝之一余紫云的女儿、余叔岩的大姐。果素瑛全力支持丈夫的艺术事业,教子匡夫,持家谨慎,做出不少贡献。以其清廉的操守,刚正的为人,受到文化界、戏曲界的尊重。长期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于……[详细]
|
叶公超,1904年10月20日出生于江西九江,1918年入天津南开中学。1920年赴美国留学,获麻省赫斯特大学学士学位。后复转赴英国,1924年获剑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离英后,再赴法国巴黎大学研究院研究。1926年归国,任北京大学英文系讲师。1927年春参与创办新月书店;同年任暨南大学外国文学系主任、图书馆馆长,并兼吴淞中国公学英国文学教授。1929年任清华大学外国文学系教授。1935年复任北京大……[详细]
|
郑景康(1904—1978) 字润鑫,三乡雍陌村人,维新思想家郑观应第四子,生母为何氏。国内知名摄影师。民国9年(1920)在上海南洋大学附属中学毕业后,由父亲送到上海青年会商业专科学校入读。父亲去世次年(1923),便离开此校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绘画和摄影。1929年到上海柯达公司服务处工作,从此成为专业摄影工作者。1930年春,为能独立从事摄影艺术,变卖父亲留下的遗产离开上海到香港开设景康……[详细]
|
朱子伟(1904-1932):南漳县武安镇东关街人。少时,在家读书,后到荆州上不学。1926年,经胡明政、曾维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初夏,朱子伟和曾维新在武镇举办“读书会”,同年7月,在雷光汉家成立了“中国国民党武镇独立区分部”,朱子伟任组织委员,秘密发展国民党员20多人。10月,建国民党武镇独立区党部,下设三个区分部,有党员40多人,戴珩白赴汉出席湖北省党部第四次全省代表会议归来,县长钱筠(共……[详细]
|
侯国忠(1904—1939),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副指挥。又名侯庆山,1904年出生于吉林省珲春县大荒沟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家境贫苦,曾读过几年书,后因贫困而辍学,年龄稍长,到一家油坊当学徒。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军步兵第二十七旅六七八团二营当兵。1932年春,该营营长王玉振在士兵推动下,率队抗日,成立救国军。他在该军十四团三连任班长。同年10月,王玉振在日寇强大的军事压力……[详细]
|
陈子杰(1904~1931),原名贞实,字蔚贞,河南省尉氏县大营乡玉陈村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地主家庭。幼读私塾,后考入尉氏县立高等小学堂学习。1925年,他在开封河南省立第一中学读书时,接受革命思想熏陶。五卅惨案爆发后,为了声援上海工人、学生的革命斗争,他和师生一起上街-。同年秋,考入黄埔军校,为第四期学员,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在北伐战争中,他在西部战场国民革命军某部任团副。19……[详细]
|
戴晓东(1904~1988),原名戴瑞璞,又名戴蕴山,萧县王寨镇戴楼村人,青年时代投身革命,积极组织并参与领导农-动。民国17 年(1928 年)2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党支部书记、区委书记、县委委员、特委秘书、萧宿永中心县委书记、鲁西南地委书记、冀鲁豫区党委委员、社会部长、河南工委组织部长。全国解放后,历任平原省委委员、公安厅长、平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华北行政委员会监委副主任、中共华北局-委员……[详细]
|
雷兴翰(1904—1989),男,麻阳县新坪人。民国7年(1918),雷兴翰赴武汉求学。15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24年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药学院深造,获博士学位。抗日战争爆发后,28年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不受高薪厚禄聘请,毅然回国,先后任重庆国立药学专科学校和重庆大学教授。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1月,雷兴翰任华东人民制药公司化学制药一厂厂长兼总工程师,主持研制葡萄糖酸锑……[详细]
|
黄颐,字松龄,号鹤年,福建闽侯桐口乡渡坞村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十月生于贫苦农民家庭。黄颐自小习农,好学勤奋,半耕半读完成中学课业,后出洋到北婆罗洲、沙涝越等地办学。民国18年(1929)回国,考取中山大学师范专修科,在校期间深受林植夫先生新民主主义思想影响。毕业后,曾在霞浦、福安、建瓯、南平、晋江等地中学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抗日救亡工作,任福建省抗敌会干事,福建、江西等地建设人员训练……[详细]
|
陈文杞(1904—1941),汉族,出生于1904年,福建莆田常太乡(今城厢区常太镇)岐尾村人。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等五期学习。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历任连长、大队长、团长等职。1941年5月9日,时任团长的他在由于百团大战导致日军敌后大扫荡的中条山战役中壮烈殉国于山西台砦 ,时年37岁。陈文杞捐躯后,国民政府颁令褒扬, 并在其家乡城厢忠烈祠内立木主牌以示纪念。时任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总司令的何应……[详细]
|
谢承瑞(1904—1937), 字苍荪,江西南康人,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四期,后任国民革命军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第一旅第二团上校团长。1937年12月13日在南京保卫战中壮烈牺牲。1988年11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谢承瑞将军为革命烈士。谢承瑞的父亲谢晓石,清末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明治大学法律系,参加过辛亥革命。1919年从北方南下,准备参加护法军政府时病逝。1920年,谢承瑞在父亲生前好……[详细]
|
罗丹(1904~1983),原名桂秋,字稚华,号慧印居士,福建省连城县人,出身贫苦,仅仅读了三年私塾和一年高小便因家贫辍学,十四岁开始在龙岩、漳州地区当学徒和写字工人,然而酷爱书法,工余时间勤习法书,从秦朝碑版、篆书着手,临遍晋唐楷、行、草书,尤得力于颜真卿《麻姑仙坛记》、《东方先生画像赞》、《斐将军诗》等,得其壮阔浑厚、奇伟大方,摹汉隶《张迁》、《衡方》、《曹全》、《华山》,得其雄强灵秀,爱《张……[详细]
|
叶秀蕃(1904~1935年),乳名俊周,号鼎三,鳌阳镇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十月出生。自小胸怀大志。民国9年(1920),鳌阳小学毕业后,居家自学6年。民国15年考入福安扆山中学初中部。在学期间,读过《新青年》、《共产主义ABC》等进步书刊,并先后认识进步青年马立峰、詹如柏等人,开始接受革命道理。当年“五·四”之夜,他率领数十名同学高唱“国耻歌”,查抄了福安城内“平阳客栈”的日货,并将其当……[详细]
|
王锡命(1904—1975),字晋三,本县万仓村人。高等小学校毕业,历任国民党政府区长、区团长、联保主任、乡长、连长、副营长、自卫队大队长、总队附、参议员、代县长等职。 王在高等小学毕业后,目赌匪徒横行乡里,日夜出入弱男寡女家中,抢钱掠物,奸污妇女,“扯肉票”(以人质抢劫财物),逼得两户村民离乡背井,邻里敢怒而不敢言。他与好友刘荫堂、朱东娃、刘顺里等商量,当匪徒在一寡妇家作恶时,借机击毙,人……[详细]
|
李何林(1904~1988),曾名李延寿、李振发、李昨非、李竹林,出生于霍邱县一个贫民家里。10 岁入私塾,16 岁考入阜阳省立第三师范。他爱读《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等报刊,接受了进步思想,积极参加-。毕业后考入南京国立东南大学生物系,仅读了两年便毅然投笔从戎。民国15 年(1926 年),李何林参加北伐军,先在武昌南湖学兵团编《学兵日报》,后到十一军二十五师政治部做宣传工作。该师是叶……[详细]
|
郭述申(1904—1994) 孝感城关小东门外万福庵村人,小名季华,派名树勋。参加革命后,到鄂豫皖根据地当特委书记时,为了方便书写,取郭树勋谐音叫郭述申。1918年,郭述申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1922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秋季,投考享有公费待遇的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在武昌高师读书期间,与胡锡奎、屠义田等一起,在家乡孝感创办暑期补习学校,除设国文、算术等基础课程外,还……[详细]
|
陈卓如(1904-1932),原名顺生,又名卓儒、琢如,瑞安东区驮山村人。1924年考入温州省立第十师范,1925年在温州加入共青团,次年转为中共党员,成为中共温州独立支部主要成员。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回家乡驮山坚持革命斗争。1928年春组建驮山农民赤卫队,并自筹经费购买0、制作军服,武装赤卫队,开展武装斗争。1929年6月任中共瑞安县委委员。1930年5月任瑞安红军游击队队长,并率游……[详细]
|
欧阳宽(1904—1941),原名泉孟,化名济民,矾山南宋乡垟尾村人。民国15年(1926)毕业于福州师范学校,21年在前岐小学任教。其时全国正掀起抗日救国浪潮,欧阳宽·和陈伯恭等人发动前岐群众-。民国25年春,红军挺进师在鼎平活动,他取得联系后,于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投入红军队伍,随着刘英坚持了8个月的反“围剿”斗争。26年任闽浙边临时省委油印组副组长,27年5月,调任浙南特委油印组组长,冬去……[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