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去年10月,社区团购重新大热起来,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必经之路吗?
那么,谁能改变这个航道,让移动互联网驶向科学技术的星辰大海,而不是盯着几捆白菜?究其深层次的商业逻辑是什么?
“下沉”二字,被行业冠以是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最美好的描绘,但真实是这样吗?
01 超低价格会消失吗?
如今,各大网络巨头在社区团购嗅到了前所未有的商机,甚至有的不惜投入高成本,跨界投身这场比赛。
其中,低价是这些参赛者在这场竞争中的主要攻势。
2020年9月开始,社区团购打着低价、便利、快捷的口号开启赛点。社区团购,除了为用户提供便利、低价的生鲜服务,更多的还凸显了巨头间的斗争。先后历经过资本狂潮、价格激战和严厉监管的社区团购又会如何发展呢?
低价,是用户选择社区团购的重要原因。在社区团购中,商家打出低价揽获用户群体,甚至有着与市场价相差甚多的价格让用户眼前一亮。诸如0.35元800克的橙子和一分钱抢购的蔬果生鲜等都是各大平台不惜让利乃至亏损的情况下打出的低价之争。
但是,随着迫于国家政策的压力,巨头之间的低价之争会逐渐消停,但巨头对社区团购这“香饽饽”是不会放手的。
国家政策的出台,会使得各大巨头逐步放弃低价战略,但是为了能够在社区团购这场竞赛中脱颖而出,各大巨头会继续推出新的战略方式。
当价格不能再成为平台竞争的主要发力点,新的竞争拐点即将来临!
当下超低价格竞争并不符合市场运行规律,除非低价超越对手“垄断”后阶梯式提价,最敏感的价格则容易被配送、品质、物流费等字眼所掩盖掉,回到市场本身将是另一番景象。
02团购对集贸市场的冲击大吗?
社区团购,正在对集贸类卖场和城市前置仓进行改造,是好是坏呢?
因团购业务快速发展,巨头们忙着下沉建设较重的城市前置仓和物流体系(含社区提货点准入合作建设)。
那么,这些前置仓、物流、提货点对目前城市社会公共配套类集贸市场有冲击吗?
答案,是肯定的。
在现有的生鲜流通体系下,生鲜食材进入城市居民的餐桌必经之地——“城市菜篮子”,恰好是大家守护食材安全的重要之地。
为避免生鲜食材从田间地头到城市餐桌的路上走偏,在经过其他不安全的中间环节让食材变得不够新鲜,市场呼唤一个快速便捷的网络管控通道,这恰是社区团购提质增效和竞争的拐点。
数字化集贸管控亟待建设。集贸是城市稳定发展与社会治理的结合点,也是建设“城市菜篮子”的一个切入口。
03如何看待社区便利店提货点?
这种模式,以2020年10月以来的多多买菜、美团优选、橙心优选(滴滴)、丰伙台(顺丰)、淘宝买菜等平台顺势在各地开设站点,则采用预定(第二天16点)+自提模式(提货点提货)。社区用户通过小程序中选购产品、下单交易,然后消费者自行到平台合约的线下站点取货,合作网点主要以百货超市、便利店、衣服、家政、理发、快递收发站等门店。从另外一个侧面,减少市民扎堆进入集贸市场采购生鲜食材的频率,有一定的社会公益导向。
社区便利店提货点弊端也很明显。这种采用高补贴拉新、高频率拜访、高效率入驻的方式来快速积累用户(用户、团长、供货商),靠资本驱使做杠杆撬动拉新及累计流水才是巨头及独角兽企业的真实“初心”,不符合移动互联网科学发展规律,更不符合国家社会发展及国计民生的真实需求。一旦资本过度倾注到该行业,使得生鲜食材的生产环节、运输过程、集贸场景、零售配送等环节存在不可控因素。
当下,更不能“借科技创新、让食品冒险”。社区便利店提货点类,在一定程度上用科学技术解决了同城生活的便利性和高效性。但问题同样突出,非食品类、餐饮类的经营网点,并不具备食品卫生许可证及消防安全,与国家和政府对疫情管控及食品安全要求严重违背。
毕竟,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要在变幻莫测的网络环境中完成高效配合,仍然需要一定的磨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