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从诞生到上市,一路狂奔的三只松鼠,放慢了脚步。商道童言(Innovationcases)留意到媒体上的信息“”,从年销售额突破50亿元、从成为互联网零食第一品牌;2020年的“双11”过后,三只松鼠迟迟未公布其具体销售额,而与此同时良品铺子公布的销售额为6.59亿元、百草味为5.6亿元。
奔跑的三只松鼠在减速
三只松鼠的创始人章燎原是信奉“要么第一,要么灭亡”的人,在2013年的销售额仅为3亿元时,就定下“ 2014年达到10亿”的目标。2019年三只松鼠的收入为101.73亿元人民币,但已经定下未来十年冲刺1000亿元的目标。
作为对比,2019年同一个赛道里其他的对手,盐津铺子是13.99亿元、来伊份是40.02亿元、洽洽食品是48.37亿元、好想你是59.61亿元,而最大的对手良品铺子和百草味,分别是77亿元和50.23亿元。
但就在千亿目标实现之前,三只松鼠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局面。三只松鼠的财报中,2019年的收入同比增长45.61%;但净利润同比下降17.80%。同时,从2017年到2019年,其净利润率是逐年下降趋势,分别为5.44%,4.34%和2.35%。
而就毛利率而言,三只松鼠在六家上市休闲食品公司中排名“落后”。在2019年,三只松鼠的毛利率为27.80%,低于盐津店的42.87%,来伊份的42.39%、恰恰食品的33.26%、良品铺子的31.87%,仅高于好想你27.62%。
这是因为三只松鼠被迫卷入一波波价格战,在电商红利减少的时期,“以利润换规模”,已经碰触到了天花板。三只松鼠已经偏离了资本市场的期望。
减速背后的原因
章燎原面对的困境,是随着资本市场压力的增加,三只松鼠从积极地追逐市场变成了被数据所困。
原因一:渠道单一,过分依赖线上。
与洽洽食品、良品铺子相比,三只松鼠在渠道多元化方面较弱,三只松鼠第三方电商平台营收占其总营收比重高达97%,过分依赖电商,这也是其最明显的缺点。
线上电商的红利期已经过去,获客成本不断上升,利润变得越来越小;同时也会导致第三方服务费和销售费用太高。
原因二:利润进一步变薄。
零食产品行业竞争过程中,三只松鼠一般用铺天盖地的价格战压制对手。但近年竞争加剧, 三只松鼠十分依赖通过营收规模的扩张带动盈利数字,“增收不增利”的背后,是自身造血功能不足,陷入为打价格战而打价格战,导致净利润出现了亏损。
原因三:线下布局受阻。
电子商务的分红期已经过去,整体呈下降趋势。三只松鼠和竞争对手都等已转战线下,进一步突显了零食的线上发展的瓶颈。直到2019年,章燎原才宣布万家门店计划。
但是,从收益的角度来看,三只松鼠的线下业务仍处于边缘地位。截至2019年底,三只松鼠的直营投食店累计108家,联盟小店累计268家,营收情况分别是收入3.1亿元占总收入的5.90%、收入1.57亿元占总收入的2.99%。
同比,良品铺子有2100多家门店;盐津铺子铺进2000多家大卖场;来伊份有2800家门店,其中88%是直营店。
网红食品品牌的隐患
实际上,三只松鼠并不止以上三个困局。今日资本、IDG资本作为大股东,已经陆续减持,业内专家认为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其烧钱速度太快。
此外,三只松鼠的的代工厂模式也广受非议,产品质量问题已将三只松鼠一再推向风口浪尖。要知道,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等多个环节都有潜在的安全风险,食品企业如何把控食品安全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三只松鼠近几年频繁更换供应商,更不好把控质量。实际上在上市前,这几个问题已经困扰三只松鼠,只是现在问题被放大。
业内人士认为,“三只松鼠对成本控制很严苛,代工厂在没什么利润的情况下,可能会用一些比较差的食材或添加剂等。单靠代工厂的自律是行不通的,他们不一定完全按规范生产,长此以往,三只松鼠整个质量内控体系势必出现问题。”
网红食品’的共性是对流量的娴熟驾驭,但过分依靠电商渠道的经营商,只注重营销方式而忽视了产品质量,必然导致品牌受损。
面对行业的竞争激烈化,良品铺子请吴亦凡来代言,开始“高端化”;百草味抱上了百事可乐的大腿,可以加速补齐百草味线下的短板。如果三只松鼠不开展更强大的造血业务,可能陷入利润被蚕食殆尽的危险。
那么,三个松鼠如何继续奔跑?这是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