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曾经需要大力宣传推广的烧钱生意突然火了。
武汉市武昌区的一名社区团购的资深用户告诉财新记者,新冠疫情培养了武汉居民对社区团购的使用习惯。“疫情过去后,小区里什么都能团购,只有你想象不到的,连‘茶颜悦色’都能从长沙直接高铁运过来。”
结果显而易见,疫情期间所有生鲜企业都盈利,兴盛优选公关负责人李浩称,公司五六月开始融资,在此之前已经盈利的财务数据被外传,巨头们蜂拥至公司总部湖南长沙调研。
很快,巨头纷纷下场。
6月,滴滴推出社区团购小程序“橙心优选”,从四川成都起步,向东进军。
7月,美团成立社区团购事业部“美团优选”,在山东启动一路南下进入湖北、广东。
几乎同期,阿里直营批发业务“零售通”联合线下大卖场大润发成立了社区团购项目组,首先在浙江宁波试点。
8月,拼多多开始在江西南昌和湖北武汉试点多多买菜,并迅速在全国铺开。
11月,阿里旗下的线上下超市盒马试运营社区团购。
12月,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亲自带队,重组电商拼团业务“京喜”进入社区团购,并整合原有的批发业务“新通路”。
巨头入场,生态迅速变化:向用户端的价格补贴,向团长端的高价挖角,甚至有玩家开始尝试在社区直接开店运营。美团八天开六省,进度一轮比一轮快,开城数量已超过300个,年底前号称要进入1000城。2020年“双十一”,滴滴直接靠重金补贴砸出1000万日订单。拼多多刚推出就10亿元现金补贴团长端,一个月内从两城试点扩张到九城,再两个月后已经在25个省份超过100座城市铺开。
一家主做B端的生鲜电商的负责人直言,社区团购目前已经偏离了“兴盛优选们”的模式。新进入者是用非常手段之外,“醉翁之意不在酒”。京东、阿里、拼多多等电商看重的是社区的下沉市场仍有几亿人没有变成忠实用户,购买频次、月购买金额还不够高,将这部分人群转化为平台的活跃用户,能成为新的增长点。而对于美团、滴滴等,通过社区团购先聚集用户,再丰富商品,有机会培育出一个新的电商交易平台。
巨头来势汹汹,市场博弈骤然升温,而舆论风向旋即变化。12月,《人民日报》以社评形式点名社区团购,让互联网巨头别惦记几捆白菜,引起市场热烈讨论。在各类媒体平台发起的调研中,绝大部分参与者均给互联网公司投出反对票,认为其挤占了社区小店的生存空间。
另一边,也有声音力挺互联网,认为其能够深入中国农产品供应链,实现更好的流通渠道塑造。不过目前看来,社区团购销售的商品中,七成并非生鲜,生鲜中产地直采亦普遍不超过10%,大多只是从当地农贸批发市场进货。
而面对互联网式的补贴大战,食品供应商们坐不住了。多家企业向经销商下发通知禁止擅自和美团、拼多多等合作,试图恢复被巨头补贴打乱的价格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