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网络经济是时代的产物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而电子商务带动了人们在网上的消费,也为人们提供了性价比高、购物便捷的平台。网络经济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人们的时间。
网络交易在当今社会变得越来越流行和普及,因为网络商品网络商品不仅价廉物美,而且为消费者提供更大的选择范围和更多的选择余地。
近几年来,大家都有一个同样的看法,那就是实体经济越来越难做了,原因是受到了网络经济的影响,大多数实体经济经营者都这么认为。
事实的确如此,因为通过大数据显示就可以看出,现在流量都已经转到线上去了,线下虽然也有流量,但是许多人逛街其实并不是为了买东西,而是去上街感受一下人流气息,买一些吃的欣赏一下风景,很多一些生活用品,如衣服,都是在线上购物。
由此可以看出,网络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而电商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因为当下我们已经进入了互联网经济的时代。不是互联网在对抗实体经济,而是这个时代变了。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做的是去面对现实,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多学习互联网知识,培养自己的互联网思维。所以说,并不是互联网在伤害你,而是你不懂得结合互联网,因为实体经济与互联网本身就是需要相互结合的。
互联网企业的野蛮生长期
目前,社区团购这个市场经济的新风口,又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话题。很多人还没有弄明白社区团购是什么,就随着舆论潮流加入讨伐行列。这其中既有政策风向的转变,也有个体经营者的切肤之痛。
中国的互联网经济这些年发展迅猛,乘着货币放水的东风,有了资本的推波助澜,网络经济,一时风光无限,从移动支付到共享单车、滴滴打车、美团外卖等,中国的网络经济已经把触角伸到了经济的方方面面和细微之处,更在应用层面领先全球。
十几年来,中国互联网经济获得了一个粗放的发展环境,国家意在放水养鱼,在这个过程中监管是宽松的。而互联网就像一条沙丁鱼,不断搅动着传统经济的痛处。
这些年,网络经济由于监管的缺失,电商从解决信息不对称,变成了利用信息不对称割韭菜。不论是滴滴先补贴后涨价,还是携程的大数据杀熟,乃或蛋壳的收割风波,将“赢家通吃”的逻辑演绎得淋漓尽致。网络经济的确有些野蛮生长的味道。
监管来得正是时候
管理层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是时候该进行监管了。
1月1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下称《反垄断指南》),矛头直指近年来平台要求商家“二选一”、对消费者进行大数据“杀熟”等平台企业乱象,而平台企业利用规则、算法、技术、流量分配等无正当理由拒绝进行交易行为也将被认定为“存在垄断行为”。
《反垄断指南》中的平台指的是互联网平台,平台经济是指由互联网平台协调组织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文件对于什么是互联网平台,给出了严格定义: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使相互依赖的多边主体在特定载体提供的规则和撮合下交互,以此共同创造价值的商业组织形态。简单直白地说,就是指形形色色的电商平台、社交平台、外卖平台、搜索平台、出行平台、直播平台、在线OTA平台等等。
这次国家重拳出击式的监管行动,也标志着,中国互联网行业将要结束长期以来的野蛮生长、丛林法则、赢家通吃的的垄断时代。一个在加强监管的环境中所形成的新的行业平台将会逐步建立起来。
社区团购的是与非
回到刚才讨论的社区团购,随着政策风向的变化,导致舆论上的迅速反转,更直接的表现在,人们现在对互联网的警惕性也提高了。
有人担心社区团购将成为收割民众的工具,抢了老百姓的饭碗,的确是有这个可能。但是,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10年前电商刚出现时,就有人这么说过。
然而10年过去了,事实上,从电商到O2O,从线上到线下,从商家到物流,网络经济非但没有砸了很多人都饭碗,反而创造了更多饭碗和商业模式以及新业态。由此,人们对网络经济的看法早就变了。同样,当前对于社区团购我们也应该理性地去看待。
有人说小菜贩不容易,起早贪黑养家糊口,但大多数人并不了解什么是菜头和中间商,不了解菜场摊位费有多高,菜场从田里几毛钱到菜场十几块,中间的利润经过多少次分成,菜贩为何生存不易,个中原因恐怕不是社区团购造成的。
按理说,菜贩们完全可以逐渐接受并融入互联网,做个小区供应商或者做个团购团长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个体生鲜零售中间商太多,既没有价格优势,也无法产业集中化,恐怕早晚被取代也是最终命运。既然如此,还有必要计较由谁来取代吗?
另一个就是大家所担心的垄断问题。许多人认为,按照电商以往的操作模式,社区团购一旦垄断就会走向两头收割:一是便宜的菜变贵,本来一块地卖2块,否则就买不到。二是会对上游形成反噬,直接控制上游菜农甚至自建产业让更多人失业。
其实这些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对于关系到民生的问题,国家向来是慎之又慎的,如果胆敢任意让蔬菜价格翻倍,将会导致CPI迅速上升,电商们有这个胆量吗?
对上游的控制就更是令电商们力所难及的事情了,互联网企业本来就是轻资产,收的是渠道的钱,去做重资产太费劲了。如果自建产业园,还不是一样创造就业机会。
社区团购这一行业要是做起来、普及了,完全有可能把上下游整合起来,唯一受伤的就是顶端的中间商,其实附在这条利益链上越低端的人,影响越小。
社区团购也是网络经济下的必然产物
社区团购究竟是什么?很多人都不太清楚。那么为什么电商巨头们要介入社区团购,而和卖菜最直接的蔬菜批发商和菜市场根本就不屑于做这件事。
社区团购从买菜作为突破点,是因为买菜具有刚需的高频流量。买菜与其他生活用品不一样,其他用品可能一年就买一次,如电脑、手机、衣服等,而买菜不但要买,而且有时一天要买3次。
实际上,社区团购是一个基于LBS(位置服务)的互联网小店,是电商巨头新开发的流量入口。线下人流是个广阔的蓝海,人流聚集在社区,越是偏远的地区,未开发的线下流量就越多。
社区团购是被一家叫兴盛优选的企业在湖南跑通的,这家企业用一个办法解决社区团购的难点,即团购团长,有着行业经验和人际关系双重加持的团长,成为了社区团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见这一模式已经可以运行操作,在社区团购上有着天然优势的电商巨头们立马展开了市场争夺战。
笔者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社区团购是真正符合民众生活需求而自愿选择的采购方式,那么即使没有电商,其他人也会来做这件事情。国家反对互联网巨头们介入社区团购,意在让他们将企业发展方向放在科研创新上,并不意味着社区团购这个平台没有存在价值。
因为,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未来中间商可能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服务平台,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