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在《中国金融》杂志撰文称,新时期金融改革发展需关注十个重点问题,要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科创金融体系,充分发挥主板、科创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和新三板功能,畅通创业投资市场化退出渠道。探索金融支持高科技农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加大对林下经济、板下经济、生物种业、现代农机、智慧农业等农业科技领域的支持力度。 发展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产业链金融。支持金融机构通过产品创新、内外联动提供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向产业链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提供集成化金融解决方案。
同时加快中央银行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和可控试点,保障支付安全。推动征信市场和信用评级规范发展。加强金融科技创新研究及其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拓展金融基础设施覆盖范围,弥合数字鸿沟,提升运行效率与监管效能。
同时,陈雨露表示,应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着力提升制造业核心环节、关键要件的自主化水平,解决“卡脖子”问题和其他短板,提升制造业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应继续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安全网,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更好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旺盛需求潜力。构建新能源发展和能源供给体系战略调整的金融支持体系。加大对新能源产业、能源高效利用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优化“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能源开发建设金融服务,支持金融机构与“走出去”企业深入合作,深度参与海外能源开发建设。加快推进能源及其衍生品市场体系高质量发展。完善上海原油期货规则制度,探索建立新能源人民币计价结算体系。
另外,要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既积极支持经济发展,又防止货币超发导致通货膨胀、债务扩张和资产泡沫等问题,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长期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通过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国际循环,巩固世界贸易大国地位和影响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关起门来搞发展,在资源、要素、市场等方面,“脱钩”不符合我们的根本利益,也不可行。
把握第四次金融革命机遇,引领金融科技健康发展。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探索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分布式数据库等新兴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安全应用,支持金融机构合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与效率。增强金融风险技防能力,加强网络安全风险管控和金融信息保护。加强金融科技审慎监管,建立健全监管基本规则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