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知情人士透露,盒马已与味库海鲜达成协议,由味库海鲜负责运营其部分大海鲜、活鲜业务。采用模式类似于生鲜B2C电商的销售模式,即预售。用户下单后次日达,或隔日达,而不是1小时达。
业务流程为:用户下单——盒马接单——味库履约——味库送到离用户最近的盒马门店——盒马配送给用户。
该人士称,双方合作将主要集中于盒马的江浙沪地区。近日,味库海鲜的部分品项商品已经上线盒马APP。
但《商业观察家》登录盒马APP发现,除了华东市场,味库海鲜也已上线了盒马北京的门店,看起来双方是基于一个全国性的合作。其中,在上海的门店,味库海鲜初期供应的品项数在21支左右。
味库海鲜主要做大海鲜活鲜电商市场,它可能是当下大海鲜电商市场的第一大供应商家,在京东、天猫、拼多多等电商平台都有业务运营。其中,京东是其的第一大市场,其也是京东的最大活鲜大海鲜商家。
有市场人士称,京东平台上的一品生鲜旗舰店、WECOOK生鲜旗舰店、京东自营活海鲜三家店,实际都由味库海鲜在运营,或主要由其运营。
一
合作
味库海鲜与盒马的合作,跟其与其他电商平台的合作,不一样的地方可能在于用户端。
味库海鲜作为盒马的平台业务、三方商家来运营,但是盒马似乎没有让味库海鲜碰用户,没让味库海鲜直接发货配送给用户,而是配送到盒马门店,由盒马来对接,并服务用户。
这既显示盒马要维系用户服务的统一标准,也可能显示盒马对用户还是“抓得”是比较紧的,商家碰不到。
从味库目前上线盒马的商品来看,味库在盒马的商品与其在京东等平台上的商品,还是有一些差异。
有市场人士称,味库海鲜经营的品项数大概在300支左右。但是前TOP5的商品销售占比很高,占了销售的大部分。这其中包括450克左右的波龙、越南黑虎虾、乳山生蚝等。整体客单价可能在近100元附近。这些是味库海鲜在其他电商平台上销售的主力。
但是《商业观察家》看盒马APP,这些热销品项目前都还没有上线盒马。味库海鲜上线盒马的品项价格带更高,波龙卖的是2-5斤规格的,卖澳龙、蓝鲍、1头澳鲍等,多宝鱼都是卖2.25斤以上规格每条199元售价的品种,与盒马之前运营50元以下每条的售价形成差异。整体来看,味库海鲜上线盒马的品项,单只售价很少有低于100元的。
这可能显示了盒马的“纠结”。
因为热销的品项,盒马也都在自己做,到目前,盒马做的量也比较大。由于量大、相对高频就适合走1小时达履约。这一方面能提升用户体验,做出用户价值,相比B2C电商平台次日达等履约服务,体验更好。
另一方面,盒马的门店也铺开了,自己做有规模效应了,因此,自己做在价格上可能会有竞争力,在毛利上也可能相对表现较好。
与味库的合作,盒马则可能是想丰富相对低频、但更高端的海鲜活鲜品项。这块如果要做好,需要降低损耗、成本,要做出低频业务的专业性,因此,只能通过次日达等预售方式来做。外包三方在专业性上的表现可能是比较好的。
所以,盒马的大海鲜、活鲜业务,目前来看,似乎是走“半包”模式,自己卖一部分,外包一部分。自己做的“高频”品项来带三方商家的“低频”。整体则提升大海鲜的品项丰富度,做出生态价值——“改善生活在盒马”。
不过,《商业观察家》尚不清楚,盒马未来会不会逐步,并完全退出大海鲜活鲜的自营。
这块业务是盒马的“起家亮点”业务,很吸引眼球,是盒马品牌之所以能打造出来的“功臣”之一。但是这块业务可能也会带来大量亏损,加上,现在各大零售商也都在做大海鲜业务,供应商端都逐渐培育出来了,造成这块业务对于消费者的新鲜度在下降。
因此,盒马如果大部分退出似乎也能理解,至少能降低损耗、亏损表现。
二
减法
大海鲜活鲜要进行全国复制是非常困难的。
困难在于不好养。
一是养殖成本太高。既要建暂养池,每个门店还要配饲养员。
这个领域需要很高的专业度,稍微不留神,或者专业知识缺乏,海洋生物就会被养死、养瘦,进而遭受巨大损失。
而如果要实现这样的专业水平,成本则很高。饲养员的工资很高,因为他们的工作很难被标准化,且难以被替代,要培训足以支撑全国复制的饲养员队伍,周期也很长。暂养池则不是一般企业能做的事情。
如果销售周转不快,投料成本、鱼缸等硬件投入维护成本也是很难覆盖的。
另一个是,无论专业水准有多高,海洋生物饲养的死亡率都很高。
因为海洋生物维系生存的环境因素复杂,不同品种所需的压力、盐度、洋流、深度等环境要求都不同。如果要养这些就都要适配,但是这些东西是很难复制到“鱼缸”、暂养池里面来的,洋流怎么复制?每个品种的盐度要求则都不同。
更不用说要将海洋生物进行全国性工业化复制暂养,要把这么多品项复制到全国不同的气候环境之下。
所以,有市场人士告诉《商业观察家》,做得好的海鲜暂养,如果饲养超过三天,很多品种的死亡率都会超过一半。而活的跟死亡的价差非常大,活鲜可能卖100元,一旦死掉了,一些品种能卖30元就不错了。
而正是因为大海鲜不宜养的特性,盒马此次与味库的合作,看起来就是在做减法了,至少现阶段,盒马就逐步不自己做那些更高档的、低频的大海鲜业务了。在止损了。
通过外包方式则能更好提升大海鲜的丰富度,毕竟,多品项暂养肯定是自己做不了的,暂养最多抓热销单品。
《商业观察家》认为,大海鲜这门生意的关键是快速周转、快速卖掉,最好不要暂养。一些市场人士也认为,谁都不要把活海鲜养在自己手里,自己来承担活鲜的死亡风险。
味库海鲜也是一样,它的货源大部分其实都是来自于海鲜批发市场,而不是原产地直采。比如其在上海的1000平米库、暂养池建在江阳水产市场旁边,北京的库则建在京深海鲜市场边上。
对于味库海鲜来说,它需要快速周转,收集订单、快速履约订单、快速销售、并获得渠道。进而把量做大实现暂养不要超过三天以降低风险,同时,也可以支撑去原产地采购。
这就是其与盒马合作的价值所在。
作为一家水产供应链公司,没有渠道影响力是很难做供应链的。
但如果能实现快速周转、渠道影响力,降低损耗等风险,大海鲜的利润回报其实是非常可观的。
一个信息差、一个渠道差,你都想不到采购价格会有多低,可以说,很多时候是你不敢想的低价。包括中国人常吃的小龙虾,在一些时刻一些城市从批发环节的采购价到零售价的价差,都可能会翻倍。
还包括在中国已经烂大街的波龙,当下正常情况下的450克波龙批发采购价可能在60元左右,按现在很多电商平台的售价来看,去掉采购成本和每单20元左右的物流履约费用后的毛利率都可以做到35%。
其他一些活鲜品项,从源头、批发环节的采购价那就更低了。
所以,关键是模型找对,只要能找到市场、扩展需求、快速周转。利润其实是没有问题的。
这也将是疫情后市场,大海鲜市场很重要的命题。
疫情虽然冲击了海鲜市场,但人们对更高品质的生活追求是不会变的,中国海鲜市场的未来仍然有机会成长为万亿级的市场,只要每个中国人平均每年消费700元即可。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