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汽协统计,4月,国内汽车销量为207万辆,环比增长43.5%,同比增长4.4%。单看乘用车,4月销量达到了153.6万辆,环比增长45.6%,同比下降2.6%。
在连续跌了21个月之后,中国汽车销量终于迎来了增长,但却是商用车拉动的。尤其是,国外疫情仍然严重,国内车企很多关键零部件仍需进口,可能出现二次危机。
只有SUV增长,德系日系是赢家
从乘用车各个细分市场的情况看,4月只有SUV产销均实现增长,同比增幅分别是3.1%和7.3%。轿车产销同比下降5.6%和6.2%,MPV产销同比下降39.6%和35.6%。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8万辆和7.2万辆,同比下降22.1%和26.5%。
具体到企业身上,却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态势。从市场份额上看,1-4月合资品牌只有德系和日系在增长,德系市场占有率达到了24.8%,日系为22.8%。而美韩法系都在下降,与2019年的数据相比,美系跌了0.4%,份额为8.5%,韩系跌了0.5%,份额为4.2%,而法系本来就只剩0.6%,又跌了一半,只剩0.3%,快跌没了。
自主品牌虽然基本盘仍在,但是也从39.2%下降到了38.1%。分解到
关键零部件随时断供,或现二次危机
对于今年车市的前景,中汽协认为,目前只能算“启稳”,因为4月的销量有2、3月压抑的需求释放的因素,再加上政府的救市政策,尤其是地方真金白银的补贴,但仍有很多人潜在需求因为疫情导致收入锐减而放弃了购车,短期内很难恢复。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受海外疫情影响,到4月初,全球停产的整车企业已经超过150家,停产的零部件企业已经超过了3000家。而国内汽车企业,很多高端零部件仍需要进口,包括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都会受此影响。
2019年进口额为367.11亿美元,主要是国内不能生产或不能满足需求的总成/系统、零件、材料,以及基础元器件等。其中,德日韩美四个国家是进口的大头儿,德国占28%、日本26.8%、韩国6.4%、美国5.9%,这也与四国在世界汽车产业链的地位相一致。
据了解,一般国内整车企业进口零部件的储备都会保持在2个月的库存,按照欧美疫情在3月份爆发算,进口备件到5月底可能会出现短缺,当然会有一些企业库存储备会更长一些,尤其是自主品牌,所以影响可能会在6月到8月相继出现,现在只能寄希望于欧美尽快复工,但目前看还是未知数。
总结:虽然4月销量不错,但是疫情对中国车市的影响已经很难挽回。中汽协的预测是,海外疫情得到控制同比降15%,没有控制住则降25%。而消费者经济越差的时候,购车心理越保守,更倾向于购买头部品牌,这也是只有德系日系份额增长的原因。自主品牌仍有十几个主流品牌,按照世界汽车发展的规律仍然太多,所以淘汰赛加剧并且将很快有结果。